彭博資訊專欄作家伯爾汀(Christopher Balding)表示,若看看新聞頭條,眾人可能會對中國經濟感到悲觀,最近的新聞都是抑制資本外流、擔憂債務快速成長以及北京抑制具有風險的海外投資潮。然而,大陸民眾卻是一派高度樂觀:中國7月消費者信心指數觸及114.7,寫下1996年來最高水準。這是大陸經濟展望有些改善合乎邏輯的反應。對政府而言,上述發展也是推動改革的契機。中國有信心的理由不勝枚舉,失業率低於4%,房價還在漲,就連所謂二線或三線城市的房價也在漲,今年來深圳與上海股價的漲幅都大約有9%,大陸的外匯存底也一直在增加。中國對未來有信心也不必感到懷疑,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,7月消費者預期指數達到117.4,為1993年來最高峰。在就業市場活絡、經濟成長動能強勁以及資產價格走高帶動下,近來衡量股市投資人信心的指標也攀高。雖然這些數據經常不夠準確,但意義重大,因為信心可以自我強化。只要中國投資人對市場或資產有信心,價格便可長期背離基本面。北京房價漲到平方英尺858美元,原因並非收入基本面,而是買家對房價一年漲10%有信心。此外,雖然大陸的銀行體系情勢不佳,但政府出手打擊謠言,並消除存款戶疑慮,從而支撐了民眾的信心,避免銀行爆發擠兌人潮。不過,伯爾汀指出,信心也是有脆弱的一面,眾人有理由思考好日子難長久。理由之一是這一波資產價格上揚,許多資金都來自信貸。中共即將在18日舉行19大,政府官員在確保經濟穩定成長趨動下,今年來社會融資總額激增21%。與此同時,中國的基本面問題仍在,產能過剩依然嚴重,幾乎沒有裁員與重整的跡象,國有企業改革大多已經停擺,大城市的房價已經飆到全球最高之列,抑制信貸顯得更加迫切。 (圖/路透) 分享 facebook

EA68DB2F35245401
arrow
arrow

    lx74obg4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